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赶路的场景,充满了宁静自然的乡村气息。诗人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晨行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开头两句"早起星犹在,前行路稍分"直接点明时间:天还没完全亮,星星还在天上,赶路人已经出发了。这里的"路稍分"可能是说晨光微露,隐约能看清道路了。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清晨乡村的宁静美好。"人家隔树见"是说透过树林隐约看到人家;"山鸟过桥闻"是听到鸟儿飞过桥的声音;"涧响多于雨"形容溪水声比雨声还大;"林昏半是云"描绘树林中雾气缭绕的景象。这些描写都很生动具体,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清晨的氛围。
最后两句"晓逢力田者,愧尔一朝勤"写诗人遇到早起的农夫,对比之下感到惭愧。这里既表达了对勤劳农夫的敬意,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不如农夫勤劳的自省。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切的感受,把清晨赶路的所见所闻写得生动感人。诗人善于捕捉细节,用简单的语言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意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清晨的宁静与生机。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