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安宣抚的官员的生日贺诗,赞美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全诗用通俗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安宣抚的才能与功绩。
开头两句说安宣抚是上天派来守护国家的栋梁之才,就像坚固的长城一样保卫着王朝。"皇家几世仁"暗示他继承了前代贤臣的优良传统。
中间四句用历史名人作比:把他比作唐朝名相姚崇(字元崇)这样的治国能臣,又比作东晋名将王猛(字景略)这样的军事奇才。说他既能在朝堂上运筹帷幄("天路旂常"指朝廷),又让敌人闻风丧胆("草木识威名"用草木皆兵典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北伐西征这些军事成就是他的功绩,但更可贵的是他心系百姓("同胞百万生")。这里点明他不仅是能臣猛将,更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全诗通过"治国+打仗+爱民"三个层面的赞美,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心系苍生的理想官员形象。用历史名人作比的手法既显得庄重,又让读者容易理解他的杰出之处。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