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城西寺里一相逢,痴倚门前别后松。
王氏我惟寻子敬,九江天与看芙蓉。
舟中人在三千路,江上诗成四百峰。
老子南还君正别,几声离思送朝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城西寺庙的离别场景,充满了深情与不舍。

开头两句写两人在城西寺庙偶然相遇,离别时痴痴地倚门望着门前的松树。这里的"痴"字用得特别传神,把那种依依不舍、不愿分开的心情生动地表现出来。

中间四句通过典故和景物描写,表达了深厚的友情。"王氏我惟寻子敬"用王献之(字子敬)的典故,暗示两人情谊堪比古人;"九江天与看芙蓉"则用九江的芙蓉美景,暗喻友情的美好。后两句写友人乘舟远去,诗人望着江上连绵的山峰作诗相送,展现了广阔的离别意境。

最后两句点明离别时刻:诗人南归时友人正要远行,寺庙的晨钟声中传来几声离别的思念。晨钟在这里既是实写,也象征着时光流逝、聚散无常。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通过寺庙、松树、舟船、山峰、钟声等意象,营造出悠远深沉的离别氛围。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不舍,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和典故运用,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情谊和离别的惆怅,展现了古典诗歌含蓄隽永的魅力。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