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借菊花表达的人生态度。全诗围绕"饮菊"展开,但这里的"饮"不是真的喝酒,而是欣赏菊花、与菊花为伴的比喻。
前两句说作者平时不爱喝酒,却特别喜欢赏菊,把赏菊比作"饮独多"。这里"金英"指菊花,用金色突出菊花的灿烂。
中间四句描绘秋日赏菊的场景:连续十天与菊花相伴,秋色已深;满城风雨中赏菊,就像喝醉了酒一样面色泛红。这里"醉颜酡"是比喻,形容被菊花陶醉的样子。后两句用屈原"餐菊"的典故,但作者说自己不必像屈原那样保持清醒,反而高兴能带着酒来赏菊。
最后两句最妙:作者说要为菊花祝寿,其实也是在祝自己长寿。在酒杯前听着祝寿的歌谣,人与花相互映衬,表达出淡泊名利、寄情自然的生活态度。全诗把赏菊写得像饮酒一样令人陶醉,展现了文人雅士的清高情趣。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