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得苏诗施注宋椠残本即商丘宋氏藏者
国初海虞有二本,其一寅岁收六丁。维时湖南宝晋叟,把卷凭阁看飞荧。
宋元旧本镂次第,独此未及传模型。可怜醴泉化度法,瑶台戍削留娉婷。
也是园翁痛著录,不得再嗅隃麋馨。一朝东吴故家得,四十二卷重汗青。
黄州判官有旧梦,笠屐图子来丁宁。《由仪》篇忽上客谱,束广微滥吹竽听。
衔姜黠鼠到潜采,众目特让查田醒。江南书手费影写,掇拾想像于奇零。
施注实惟施顾注,施家苏学诒过庭。绍兴书蒇嘉泰岁,淮东板出仓曹厅。
汉孺楷书作佳话,湖州诗狱此又经。《石鼓文》与《会稽志》,同时校椠新发硎。
陵先生世莫识,要以土蚀成青萍。卷前惜阙谱及目,世间仅此凤与星。
适者又得《顾禧集》,文字聚合凭精灵。重开此本傥异日,敢任嘉谷滋蝗螟。
摹公书帖奉公象,笑彼亭长署杜亭。我当焚香日望拜,公乎弭节来云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清代文人得到了一本珍贵的宋代苏轼诗集残本(施元之、顾禧合注的《苏诗》),内心激动万分而写下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珍贵古籍的传奇经历(前16句)
- 开篇说这本宋代原版苏轼诗集经历了火灾("收六丁"指火灾)、战乱等劫难幸存下来
- 用"醴泉化度"(美酒变酸)、"瑶台戍削"(玉台破损)比喻古籍残缺但仍珍贵
- 特别提到这是著名藏书家"也是园翁"(钱曾)梦寐以求的珍本
2. 详述古籍来历(中间14句)
- 介绍这是施元之、顾禧合注的版本,刻于南宋嘉泰年间
- 提到书中楷书精美,还关联到苏轼著名的"湖州诗案"
- 用"土蚀成青萍"比喻古籍虽残缺但价值连城
- 遗憾缺失了目录部分,现存世仅此残本
3. 表达珍爱之情(最后6句)
- 诗人说自己又找到了顾禧的文集,与这本苏诗堪称绝配
- 发誓要好好保护,不让它再遭损坏
- 最后用浪漫想象结尾:每天焚香祭拜,希望苏轼的灵魂能乘云车来看望
诗中巧妙运用:
- 历史典故(如"湖州诗狱"指乌台诗案)
- 生动比喻(把古籍比作美玉、青萍)
- 强烈情感(从痛惜到狂喜)
核心是展现文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就像现代人得到失传已久的艺术珍品一样激动。通过古籍的漂流史,也折射出中国文化传承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