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氏三馀斋
天地有明晦,阴阳互始终。
人心蕴至理,妙运焉可穷。
端居淡无营,肄业肆旁通。
陶以典籍富,积之道义充。
春作肇有严,夙兴在省躬。
日入未遑息,岁周方底功。
良辰风日妍,游咏从冠童。
矧当阴雨交,而敢怠击蒙。
混混循化机,渊渊湛天衷。
及时戒自嬉,树德务永崇。
潜心董生业,绍迹曼倩翁。
三馀宁有期,百岁将无同。
勖哉黄氏居,庶以厉颓风。
人心蕴至理,妙运焉可穷。
端居淡无营,肄业肆旁通。
陶以典籍富,积之道义充。
春作肇有严,夙兴在省躬。
日入未遑息,岁周方底功。
良辰风日妍,游咏从冠童。
矧当阴雨交,而敢怠击蒙。
混混循化机,渊渊湛天衷。
及时戒自嬉,树德务永崇。
潜心董生业,绍迹曼倩翁。
三馀宁有期,百岁将无同。
勖哉黄氏居,庶以厉颓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如何通过勤奋学习和修身养性来提升自我,最终达到内心充实、品德高尚的境界。诗中用自然现象(如昼夜交替、阴晴变化)比喻人生的起伏,强调人应当顺应天时、把握时机,不断积累知识和道德修养。
诗的前半部分讲的是学习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晴天或雨天),人都应该保持专注,广泛涉猎典籍,让知识丰富内心,让道义充实精神。作者提到“春作肇有严”,意思是春天就要开始严格自律,早起反省自己,直到岁末才能有所成就。这说明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懈怠。
后半部分则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在美好的时光里可以放松游玩(“良辰风日妍”),但在困难的时候(“阴雨交”)也不能放弃自我提升(“怠击蒙”)。作者用“混混循化机”形容人应当像流水一样顺应自然规律,同时保持内心的深沉(“渊渊湛天衷”)。最后,他鼓励人们以古代贤人(如董仲舒、东方朔)为榜样,珍惜时间(“三馀”指闲暇时间),终身学习,以此改变社会上的懒惰风气(“厉颓风”)。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学习和修养品德,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坚持,最终才能成就自我、影响他人。语言上多用自然意象和对比手法,让道理更生动易懂。比如用“阴雨”对比“良辰”,用“春作”呼应“岁周”,形成一种时间上的循环感,暗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