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桂花树的奇妙来历和生命力。
白居易用简单的语言,把桂花树比作一个“天外来客”——它原本生长在天竺寺(可能指印度佛寺,象征遥远神圣的地方),后来根须却扎在了苏州(阖闾城)。诗人想象:大概是南风把桂花的种子吹落到人间,让它随意生长,才有了现在看到的桂花树。
有趣的点在于:
1. “搬家”的桂花树:用“堕”和“逐南风”把桂花种子飘落写成一场有意无意的旅行,让植物有了童话般的浪漫色彩。
2. 顽强的生命力:桂花树在人间“取次生”(随便生长),反而活得茂盛,暗含对平凡事物生命力的赞叹。
整体感觉:诗人用轻松的口吻,把常见的桂花写出传奇感,仿佛在说——美好的东西,往往来自偶然,却能在平凡中扎根繁荣。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