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游坡亭韵
元气周九垓,时阖亦时开。
波光涵万象,耀彼山之隈。
俯视尘寰袖,高陟空中台。
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颜回。
六经失真诠,瓦缶时鸣雷。
逐逐翳枝落,那将根本培。
遥聆金石语,遐思真奇瑰。
空山风月夜,怅望独徘徊。
飞云探天乙,铁桥为君媒。
漫尔羡坡老,乾坤亦殊才。
冥坐俟东晓,身世忘堪哀。
波光涵万象,耀彼山之隈。
俯视尘寰袖,高陟空中台。
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颜回。
六经失真诠,瓦缶时鸣雷。
逐逐翳枝落,那将根本培。
遥聆金石语,遐思真奇瑰。
空山风月夜,怅望独徘徊。
飞云探天乙,铁桥为君媒。
漫尔羡坡老,乾坤亦殊才。
冥坐俟东晓,身世忘堪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站在高处俯瞰尘世、思考人生真谛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开头四句写宇宙运转、自然景象:天地间的元气循环往复,时而闭合时而舒展。波光中倒映着世间万物,阳光照耀在山峦拐角处。这里用宏大的自然景象暗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中间八句写作者的观察与思考:从高处看人间显得渺小,登上高台后,作者想起了孔子和颜回这样的古代圣贤。他觉得儒家经典的真谛已经失传,现在的人就像瓦罐乱敲假装打雷,追逐细枝末节却忘了培养根本。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浮躁风气的批评。
随后六句写作者的感悟:听到金石般坚定的话语,思绪飞向远方。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徘徊,望着飞云和铁桥(可能是实景也可能是比喻),突然明白不必羡慕苏东坡那样的名人,因为天地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里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总结:静坐等待黎明,忘却了个人身世的悲哀。表达了超脱尘世烦恼、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全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人生思考相结合,展现了作者既关注现实又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诗中既有对时弊的批评,也有对人生真谛的探索,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