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桂江边的生活小景,充满烟火气和幽默感。
前两句写江边驿站前的奇特景象:龙江驿前的水流居然是倒着流的,岸边竹棚被搬到了另一座山头。这种反常现象暗示了当地地形的复杂多变,也可能是涨水季节的特殊景观。
后两句转到渡口的日常:赶集的人急着回家,却发现渡口的木船不见了,只能发愁怎么过河。这里"刳木舟"(挖空木头做的小船)的消失,可能是被急流冲走,也可能是被人借走未还,留下一个生活化的小悬念。
全诗用白描手法,抓住"水倒流""竹棚搬家""丢船"三个反常细节,把桂江边百姓既适应自然变化、又为生活琐事烦恼的鲜活状态写得妙趣横生。特别是最后丢船的窘境,让人会心一笑,展现了古人面对生活小意外时的无奈与豁达。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