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静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沉思冥想的情景,表达了通过内心平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一室萧然不受尘,帘垂疏竹映深门”,描述了一个清静、简朴的房间,窗帘垂下来,竹影映在门上,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心境平和的感觉。这种环境让人能够静下心来,不受外界干扰。
接下来,“拥衾调气烦呼吸,据案翻书费讨论”,写的是主人公在安静的环境中调整呼吸,试图平复内心的烦躁,同时翻阅书籍,思考问题。这里的“调气”可以理解为调整心态,让自己更加平静;“费讨论”则表达了他对书中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南郭子綦初丧我,毗耶摩诘已忘言”这两句引用了一些古代哲人的典故。南郭子綦是道家人物,他通过冥想达到了“丧我”的境界,即忘掉自我,融入自然;毗耶摩诘则是佛教人物,他通过修行达到了“忘言”的境界,即超越了语言的束缚,领悟到了更深层的真理。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通过静坐冥想,逐渐忘却了自我,超越了语言的局限,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尽传息虑何须息,穷凿无伤混沌存”,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杂念和忧虑,就不需要再去刻意追求平静;即使深入探究世界的本质,也不会破坏那种原始的和谐状态。这里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认为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内心的安宁,而不是外界的强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安静的环境和主人公的冥想过程,表达了通过内心平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强调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内心的安宁,而不是外界的强求。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