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徐经坂先志①

青霞馀绚皆成章,虎变龙匿超故常。
异时欣然读奇崛,触眼惨淡令人伤。
矢心为词血为笔,沈恨欲诉天茫茫。
波澜收卷见至性,星斗隐翳回幽光。
题将片石寄冥漠,意与万古生凄凉。
山灵护持夜半泣,悲风著木春无芳。
伯庸罔极白日短,龙舒归梦青山长。
万钟不解羊枣痛,一死傥补南陔亡。
载之实录非虚誉,斯文知心地下郎。
檀弓孝经不浪许,椽笔足徵老玉堂(自注:赵庸斋作墓碑云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一位名叫徐经坂的先辈而作,通过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敬仰。

1. 开篇的壮丽与转折
前两句用“青霞”“虎变龙匿”等意象描绘先辈生前的非凡才华与气度,但随即笔锋一转,提到“异时欣然读奇崛,触眼惨淡令人伤”,暗示逝者留下的文字如今读来令人伤感,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

2. 血泪写就的深情
“矢心为词血为笔”一句,用夸张的比喻(以血为墨)强调先辈用生命书写文字,而“沈恨欲诉天茫茫”则表现其遗志未申的悲怆,仿佛连苍天都为之动容。

3. 隐晦的品德与光芒
“波澜收卷见至性”形容先辈的文字如平静海面下暗藏深流,展现其内在的高洁品格;“星斗隐翳回幽光”则比喻他的精神如被云遮的星辰,依然散发微光,象征其影响力长存。

4. 寄情于石的永恒哀思
“题将片石寄冥漠”指刻碑寄托哀思,而“意与万古生凄凉”则拉长时间维度,表达这种悲痛跨越古今。后文“山灵护持夜半泣”等句,连自然景物(山神、悲风)都为之悲泣,烘托出浓厚的哀伤氛围。

5. 生死对比与遗憾
“伯庸罔极白日短”暗用典故(《诗经》中“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感叹生命短暂,孝心难尽;“龙舒归梦青山长”则想象逝者魂归故土,青山长存,反衬人生易逝。

6. 物质与精神的取舍
“万钟不解羊枣痛”说再多的财富(万钟俸禄)也无法缓解失去亲人的痛苦(“羊枣”代指亲情);“一死傥补南陔亡”则化用《诗经·南陔》(表达孝子之思),暗示唯有以死追随先人,才能弥补遗憾。

7. 结尾的肯定与慰藉
最后四句强调先辈的事迹被真实记录(“载之实录”),其文采与品德得到公认(“椽笔足徵老玉堂”),并引用他人碑文佐证,赋予逝者崇高的历史定位,以此告慰亡灵。

全诗精髓
诗人通过自然意象(霞、星、山、风)与情感张力(血泪、凄凉、护持),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先辈的才华、遗憾与精神不朽交织在一起,形成既悲怆又崇高的纪念,让读者感受到超越时空的亲情与敬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