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登南岳寺大悲阁

峭阁腾危鹘。
映新晴、乱崖沓嶂,龙湫兽窟。
竹粉松脂空翠极,狼藉山厨僧钵。
分一半、绿人毛发。
倒灌寺门香雪海,又岩梅、万树参差发。
微笑处,忘言说。
鼪鼯悲啸春禽聒。
更林间、泉鸣谷响,惨悽神骨。
今不来游春渐老,孤负浮生作达。
且放眼、人间寥阔。
阁背一拳看愈好,藓痕皴、嵌就玲珑月。
依稀是,袁家渴。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登上南岳寺大悲阁时看到的壮丽山景和复杂心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视觉的盛宴
开篇就用"峭阁腾危鹘"这样生动的比喻,把高耸的楼阁比作腾空的老鹰。接着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雨后初晴的山景:错落的山崖像野兽洞穴,竹林松树散发着清香,连僧人饭钵都染上了绿色。最惊艳的是"香雪海"的比喻,将漫山梅花比作翻涌的雪浪,画面感极强。

二、声音的交响
下半段笔锋一转,用声音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鼬鼠的悲鸣、春鸟的喧闹、山谷的回响,这些声音交织成令人心神震颤的自然交响乐。这种听觉描写与之前的视觉盛宴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双重性格。

三、人生的感悟
面对如此壮景,作者突然感慨"今不来游春渐老",像极了现代人旅游时"再不来就老了"的感叹。最后望向阁后苔痕斑驳的玲珑山石和朦胧月色,思绪飘向唐代文人笔下的永州山水(袁家渴是柳宗元描写过的地名),在时空交错中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全词最妙处在于将震撼的自然景观与细腻的人生感悟完美融合,就像用高清相机拍下绝美风景后,又在照片角落题写了几句人生感言,让壮丽山河成为了思考生命的背景板。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