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天雾散、阳光乍现的生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豁然开朗的惊喜感。
前两句写清晨江面雾气未散,诗人拄着竹杖悠闲眺望远方。"拉"字用得特别生动,像是随手拽过竹杖就出门,显得随性自在。"睨"(斜眼看)这个动作更是传神,把诗人那种漫不经心又带着点好奇的观察姿态写活了。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阳光突然穿透云层,整个天地瞬间明亮起来。最妙的是"庐山如洗入堂来"这句:原本被雾气遮挡的庐山,此刻青翠欲滴,仿佛被雨水冲洗过一般,而这份清新竟直接"闯进"了厅堂。这种写法让静止的风景有了动感,好像山水主动来与人相见,特别有感染力。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个短视频:开头是朦胧的雾景,接着阳光突然洒落,最后镜头定格在扑面而来的青山。诗人通过日常散步的小场景,捕捉到了大自然瞬间变化的魔力,传递出发现美景的愉悦心情。我们读的时候,也能跟着诗句感受到那种"哇,天突然晴了"的惊喜。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