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像
钱唐江中涛似雪,钱唐湖头好花月。
钱唐女儿苏小小,艳质清歌两奇绝。
纱窗梦回春己深,黄梅雨润越罗衾。
䰀𩯚结偏倦梳掠,袖携檀板愁萦心。
冶容诲淫古所鄙,千载尚犹传画史。
却忆当年桓少君,鹿车共挽归乡里。
钱唐女儿苏小小,艳质清歌两奇绝。
纱窗梦回春己深,黄梅雨润越罗衾。
䰀𩯚结偏倦梳掠,袖携檀板愁萦心。
冶容诲淫古所鄙,千载尚犹传画史。
却忆当年桓少君,鹿车共挽归乡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畔一位传奇歌女苏小小的故事,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她充满争议却令人难忘的一生。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镜头:钱塘江的浪花像雪一样白,湖边有最美的花和月,引出主角苏小小——她不仅容貌绝世,歌声也清丽脱俗。"两奇绝"强调她是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中间四句转入私密场景:纱窗内春梦醒来的苏小小,黄梅雨打湿了她的丝绸被褥。她懒得梳妆打扮("䰀𩯚结偏倦梳掠"),袖子里藏着檀板(唱歌用的乐器)却满心忧愁。这里用雨天、凌乱的床铺等意象,暗示她风光背后的孤寂。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传统观念认为美色会引人堕落("冶容诲淫古所鄙"),但苏小小却被画史传颂千年。结尾突然提到桓少君(东汉贤妇)坐着鹿车回乡的典故,与苏小小形成强烈对比——一个是被礼教称赞的贤妻,一个是被世俗非议的歌女,但历史反而更记住了特立独行的苏小小。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江涛似雪"、"黄梅雨"等江南意象营造朦胧美感
2. 通过"懒梳妆"、"愁萦心"等细节让传奇人物有血有肉
3. 最后用贤妇反衬,揭示人们对打破常规者的永恒好奇。就像现代人既崇拜模范生,又更爱记住那些有个性的风云人物。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