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姜山侍者行乞江南兼寄匡山诸衲

一钵江南万户春,入廛须是住山人。朱门岂有嫌支遁,白社何妨狎许询。

易见乡关他日梦,难辞师友此时身。秋风返棹经庐岳,为嘱同门且耐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僧人(姜山侍者)在江南行乞,同时寄信给庐山(匡山)的同门僧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同门的嘱托。

首联“一钵江南万户春,入廛须是住山人”,意思是僧人带着一个钵盂在江南行乞,感受到了江南的繁华与春意,但他提醒自己,即使身处闹市,也要保持山居僧人的心境,不被世俗所扰。

颔联“朱门岂有嫌支遁,白社何妨狎许询”,这里用“朱门”指代富贵人家,而“支遁”是东晋的僧人,以清贫著称。诗人说,富贵人家不会嫌弃像支遁这样的僧人,而“白社”则指隐士的居所,“许询”是东晋的隐士。诗人认为,即使与隐士交往也无妨,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颈联“易见乡关他日梦,难辞师友此时身”,诗人感慨,未来的梦想也许很容易实现,但此时此刻,他无法推辞与师友的责任和情谊,表明他珍惜当下的关系与使命。

尾联“秋风返棹经庐岳,为嘱同门且耐贫”,诗人想象在秋风中乘船返回庐山,嘱咐同门僧人要忍耐贫穷,坚守清贫的生活。这里的“耐贫”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意味着要在清苦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位僧人在行乞过程中对世俗的淡然、对师友的深情以及对同门的嘱托。它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坚守精神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僧人在繁华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智慧与勇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