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道士青山白云图(四首)

只道溪源尽,遥闻钟磬音。
却寻流水去,行尽白云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山水寻访场景,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前两句"只道溪源尽,遥闻钟磬音"像电影镜头:旅人沿着溪流走到尽头,以为无路可走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这里的妙处在于用声音打破视觉局限——眼睛看不到路,耳朵却发现了新天地。钟磬声既暗示山中有人烟,又给画面增添了空灵悠远的宗教氛围。

后两句"却寻流水去,行尽白云深"是行动描写:旅人循着水声继续前行,渐渐走入云雾深处。这里的"白云深"三字特别精彩,既写实(山高云绕)又写意(象征修行境界),让人联想到"云深不知处"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山水画:从溪流到钟声,从寻路到云深,短短20个字完成了空间转换和意境升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以及不畏艰险、执着探寻的精神。诗人用行走的视角,让我们仿佛也踏上了这段充满发现的旅程。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