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由邓尉坐罛船沿太湖滨抵渔洋湾登法华岭与观卿拈韵各赋五章 其三

新城老诗翁,于焉恋清景。
渔洋曾自号,四海传歌咏⑴。
偻指今几何,胜游阒如屏。
履綦巳陈迹,我到踵前猛。
涛声拔湖洪,飞上万松顶。
西风迫吹帽,新雁时一警。
俯仰有古今,徘徊惜俄顷。
谁为后来者,继蹑最高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次湖边的游览经历,通过诗人的视角,将历史和自然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文化传承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新城老诗翁,于焉恋清景”,指的是老诗人喜欢在清幽的环境里留下足迹。“渔洋曾自号,四海传歌咏”提到的是渔洋,他曾经给自己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号,这个名字也因此流传很广,成为诗人创作的代名词。

接着,“偻指今几何,胜游阒如屏”,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那些美好的游览经历如今就像画屏一样遥远,难以触及。“履綦巳陈迹,我到踵前猛”则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想要重温那些美好的记忆。

“涛声拔湖洪,飞上万松顶”描绘了湖面上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站在万松之巅的豪迈心情。“西风迫吹帽,新雁时一警”,表现了自然的风和雁的鸣叫给诗人带来的独特感受,也说明季节的更迭。“俯仰有古今,徘徊惜俄顷”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珍惜的心情。

最后,“谁为后来者,继蹑最高岭”表达了诗人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和传承这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