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黄门招至中顶观莲分夕字
阡眠郊树浓,合沓野烟碧。
日午荷气蒸,花房皆半坼。
移觞临上风,清馥袭巾帻。
细细菰蒲青,漠漠水禽白。
沿溪眺平楚,高柳插岸栅。
古寺面方塘,空廊虫鼠迹。
僧出寻菌还,长镵安废壁。
名园五里遥,马蹄不能惜。
莎堤跨略彴,蜿蜿一百尺。
石栏林影黑,水阁凉阴夕。
城雀忽乱鸣,晚堞森旗戟。
迟回理归策,山村日脚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夏日访友的愉快旅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优美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晴后野趣
诗的开头“雨晴野色佳”,交代了背景,刚刚下过雨后,野外景色非常宜人。接着,“纤埃净葛绤”,描述了空气清新,泥土中的微尘都被雨水洗净,葛衫洁净舒适。
景色描绘
“阡眠郊树浓,合沓野烟碧”,说明郊外的树木繁茂,野烟弥漫,一片葱翠。这里的“阡眠”形容树木的繁密,让人感受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荷花的美丽
“日午荷气蒸,花房皆半坼”,描绘了午后的景象,荷花的香气弥漫,荷叶上的露珠正慢慢消散,花朵正慢慢开放。这句诗表现了荷花的娇嫩和美好。
游览体验
“移觞临上风,清馥袭巾帻”,诗人移步到凉风处,享受着荷花的芬芳,清新的香气让衣帽都仿佛染上了花香。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生动的细节
“细细菰蒲青,漠漠水禽白”,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菰蒲和水禽两种景物都栩栩如生。菰蒲指的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水禽指的是水鸟,诗人用“细细”和“漠漠”来形容,使这些景物更加生动。
沿溪而行
“沿溪眺平楚,高柳插岸栅”,沿溪而行,诗人看到了远处的平旷之地,高大的柳树像是插入岸边的篱笆,这里用比喻的手法,使景色更加生动。
古寺映衬
“古寺面方塘,空廊虫鼠迹” ,诗人来到了一座古寺前,寺前有方形的水塘,空荡的走廊上留下了虫鼠的痕迹,这里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气氛。
僧人劳作
“僧出寻菌还,长镵安废壁”,诗人在寺中遇见了僧人,他们正在寻找食用的菌类,用长铁铲(长镵)将它们安放在废弃的墙上。这句诗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细节,充满人情味。
遥望名园
“名园五里遥,马蹄不能惜”,诗人看到不远处有名胜园林,虽然距离五里之遥,但他还是不忍心离去。这里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不舍。
路上所见
“莎堤跨略彴,蜿蜿一百尺”,诗人跨过了小桥,走过了一百尺长的莎堤(用莎草铺成的小路),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行进中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
晚景之美
“石栏林影黑,水阁凉阴夕”,石头栏杆下的树木投下了深黑的影子,水阁在傍晚的凉爽中显得格外舒适,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晚景图。
鸟鸣声中结束旅程
“城雀忽乱鸣,晚堞森旗戟”,傍晚时分,城上忽然传来鸟雀的叫声,城墙上立着森森的旗戟,为这宁静的景色增添了一丝生动。最后,“迟回理归策,山村日脚赤”,诗人缓缓整理行装,准备踏上归途,夕阳的余晖将山村染成了赤红色,留下了一幅温馨而美丽的画面。
整个诗篇既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又融入了诗人的宁静心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