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寒食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
归心随北雁,先向洛阳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寒食节赶路时的思乡之情,用简单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游子归心似箭的画面。

前两句"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交代了时间地点——寒食节在外的路上,本应春花烂漫的山却不见花开。这里用"花山无花"的反常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失落。寒食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诗人却孤身在外,连山花都不愿绽放相伴。

后两句"归心随北雁,先向洛阳家"是情感的升华。诗人看着北飞的大雁,恨不能像大雁一样飞回洛阳老家。一个"先"字特别巧妙,说自己的心比身体更早飞回家乡,把归心似箭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抽象思乡之情具象化:用"不见花"写孤独,用"随北雁"写期盼,用"心先到家"写急切。短短20个字,没有华丽辞藻,却让每个在外漂泊过的人都能感同身受。这种质朴真挚的情感表达,正是古诗最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