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修行者达到超凡境界后的感悟,用生活化的场景揭示深刻哲理。
前两句说当人彻底摆脱世俗观念(圣量凡情净尽),却发现所谓的超脱反而带来新的困惑(转身无路事还非)。就像以为跳出牢笼就能自由,却发现外面仍是更大的迷宫。
后两句用三个接地气的意象:屋檐下躲雨的人、种粟米的农田、怀胎的驴马,说明不论高贵卑微、聪明愚钝,最终都回归同一归宿。屋檐代表短暂庇护,粟畬象征辛勤劳作,驴马胎暗示轮回转世,但"一道归"点明众生本质平等。
全诗妙在把玄妙的禅理藏在日常事物中:修行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平凡中见真谛。就像我们常为某个目标拼命努力,达到后反而迷茫——这时需要的不是继续寻找新目标,而是停下脚步,发现当下生活的本真意义。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