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民面对干旱时的内心活动,通过生动的比喻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两句写农民仰望天空祈求降雨的场景:农民试着用虔诚的心意("恳种")向青天祈求雨水,眼前却是万里焦枯的农田。"青霄"代指天空,"万里焦"形象地展现了旱情的严重。这里用"试将"二字,透露出农民明知希望渺茫却仍不放弃的执着。
后两句笔锋一转,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真相:原来降下的雨水并非来自龙王施法,而是农民心中期盼的泪水化作的雨滴。"湫龙"指管雨水的龙神,"心苗"这个巧妙的双关语,既指心中的希望之苗,也暗喻泪水如雨滴般落下。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真正的力量往往来自我们内心不灭的希望。农民明知求雨可能徒劳,却依然坚持,这份坚持最终感动天地(或者说感动了自己)。诗人用"滴滴是心苗"这样形象的说法,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张昭远
沧州无棣人,字持正。张凝子。年十八岁时,父陷契丹围中,挺身掖出之,擢左班殿直、寄班祗候。每出使还,奏利害多称旨。为忻州都巡检,累迁内殿崇班。历知瀛州、定州、雄州。领忠州刺史、知成德军,迁四方馆使。滹沱河决,坏城郭,乃修五关城,外环以堤,民以为利。历步军马军都虞候、嘉州防御使、知代州。后授左龙武军大将军、昭州防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