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四首 其二
三更海日出,坐吸沆瀣清。
夜气湛虚室,披衣徙前楹。
曰余慕远游,咫尺在户庭。
濯足沧海水,振策白玉京。
览物悟时变,抚化观吾生。
年从世运委,道以天德凝。
玄扃仰一叩,牝壑忽已盈。
定性始敦复,至理归大宁。
邅吾申独往,孤鸿竟冥冥。
夜气湛虚室,披衣徙前楹。
曰余慕远游,咫尺在户庭。
濯足沧海水,振策白玉京。
览物悟时变,抚化观吾生。
年从世运委,道以天德凝。
玄扃仰一叩,牝壑忽已盈。
定性始敦复,至理归大宁。
邅吾申独往,孤鸿竟冥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到黎明时分的独处与思考,充满超脱尘世的意境。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写景(前四句):半夜三更时分,诗人看到海上升起太阳(可能是错觉或夸张),坐着呼吸清凉的夜气。夜色浸透空荡的房间,他披衣走到门前廊柱边。这里用"海日出""沆瀣清"等意象营造出神秘空灵的氛围。
第二段写志向(中间八句):诗人表达虽然向往远行,但悟道其实就在身边。用"濯足沧海""振策白玉京"(白玉京指仙境)这样夸张的想象,说明精神可以超越物理限制。他观察万物变迁,感悟生命真谛,认为个人年华会老去,但"道"(真理)永恒存在。
第三段写悟道(后六句):诗人描述心灵叩问"玄扃"(神秘之门)后突然开悟,像山谷被填满般充实。通过沉淀心性、回归本真,最终达到"大宁"(绝对安宁)的境界。结尾以"孤鸿冥冥"自比,展现超然独行的姿态。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深夜独处的特殊时刻,展现一个人从现实抽离、在精神世界遨游的过程。诗人用大海、仙山、飞鸿等宏大意象,表达"足不出户也能神游天地"的哲思,传递出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精神超脱的理想。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遗世独立的孤高感,以及"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