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客君子轩木芙蓉盛开分韵得红字
天公富万有,盈宇何充充。
秋风一摇落,所得缘手空。
忽于臞悴中,睹此寒露丛。
天然真富贵,送尽人间穷。
雅传与骚经,凡卉亦见容。
胡为抱昭质,一盼独未蒙。
或讶木末褰,或比水间红。
至近前上处,至明日方中。
硕人亦俣俣,于此犹不逢。
莫我知矣夫,伫立看秋风。
秋风一摇落,所得缘手空。
忽于臞悴中,睹此寒露丛。
天然真富贵,送尽人间穷。
雅传与骚经,凡卉亦见容。
胡为抱昭质,一盼独未蒙。
或讶木末褰,或比水间红。
至近前上处,至明日方中。
硕人亦俣俣,于此犹不逢。
莫我知矣夫,伫立看秋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木芙蓉盛开时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产生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然之美:开头用"天公富万有"形容大自然包罗万象,秋风吹落许多花草后,突然在萧条中看到一丛木芙蓉("臞悴中睹此寒露丛"),像寒露中绽放的惊喜。诗人用"天然真富贵"夸赞它比人间富贵更纯粹,说它红得像水边的晚霞("或比水间红"),从早到晚都光彩照人("至明日方中")。
2. 孤独的骄傲:诗中透露这花有些"委屈"——虽然《诗经》《楚辞》记载了许多普通花草("雅传与骚经,凡卉亦见容"),但高洁的木芙蓉("昭质"指纯洁品质)反而被忽视。就像一位德才兼备的君子("硕人亦俣俣"指高大有德之人),却无人赏识。
3. 人生的共鸣: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看着秋风中的木芙蓉,突然感叹"莫我知矣夫"(没人懂我啊),这一刻花与人合二为一。我们都能体会到这种怀才不遇的孤独,但诗人没有抱怨,而是静静伫立,与秋风、与芙蓉相伴,这种豁达让整首诗有了温暖的力量。
全诗妙在写花也是写人,用木芙蓉的"不被记载"比喻人才被埋没,用它的鲜艳绽放表达"即使无人欣赏也要活得精彩"的态度。语言上"盈宇何充充""秋风一摇落"等句子朗朗上口,即使今天读来也很生动。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