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子厚还新安(子厚精阴阳家,尝教授铅山

於穆苍灵运,元化无始终。
垂象炳躔逡,积闰成岁功。
茫茫万古余,坐致理则同。
清台窥玉管,缇帷侯律筒。
教筵分列郡,设官效儒宫。
新安万山深,闭户象数攻。
青袍客江上,宾友蔼文风。
望气登危城,占星指遥空。
泉清壶漏滴,表正阳晷中。
寒毡能慰藉,杯酒聊自充。
风高白云飞,澄波送归篷。
佳哉泉石墟,树色环青葱。
凤凰衔书来,招邀游紫宫。
扫清黄道尘,晓望扶桑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精通阴阳五行之学的学者程子厚归隐新安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宇宙观铺垫(前八句)
用"苍灵运""元化"等词描绘天地运行、四时更替的自然规律,暗示程子厚研究的阴阳学说与宇宙真理相通。就像我们观察星空能理解季节变化一样,这些自然现象背后都有其规律。

2. 学者风范刻画(中间十二句)
生动展现了程子厚的学者形象:他在深山研究天文历法("闭户象数攻"),在江边与文人雅集("宾友蔼文风"),登高观测星象("望气登危城")。特别用"壶漏""日晷"两个计时工具,突出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生活清贫("寒毡"),但有酒自乐,体现淡泊名利的品格。

3. 归隐意境升华(最后六句)
以飞翔的白云、清澈江水烘托归途的惬意,用"凤凰衔书"的神话意象暗喻他学识渊博。结尾"扫清黄道尘"既指天文观测,也象征心灵净化,朝阳映照扶桑树的画面,暗示着他将迎来新的生活阶段。

全诗巧妙融合天文意象(星象、黄道)与山水意境,把枯燥的阴阳学说转化为可见的自然美景,通过"观测仪器→自然景物→心灵境界"的递进描写,展现了一位学者既严谨治学又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