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悼蔡会晚眺

立马邵阳最上峰,果然时势造英雄。
袁家亦既摧河北,鲁仲胡为蹈海东。
人影心争初月白,灯光血溅晚霞红。
大名宇宙诚收得,治蜀如何问此公。
松坡诚民国大伟人。
此次追悼,余挽以联云:帝既摧秦问鲁连胡蹈东海;
功诚治蜀在李严且哭南阳。
是作仍不脱此意。
足见文生于情,情之所至,不能夺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园参加蔡锷(字松坡)追悼会时有感而作,整体情感深沉,充满对英雄的敬仰和时局的感慨。

首联"立马邵阳最上峰,果然时势造英雄"开篇气势雄浑,像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天下,点明蔡锷这样的英雄是时代造就的。用"立马"这个动作感很强的词,暗示英雄的果敢决断。

颔联"袁家亦既摧河北,鲁仲胡为蹈海东"用典故对比:上句说袁世凯称帝终将失败(摧河北),下句用鲁仲连宁投东海也不帝秦的典故,赞美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气节。"胡为"二字带着惋惜,仿佛在问英雄为何要如此壮烈牺牲。

颈联"人影心争初月白,灯光血溅晚霞红"画面感极强:追悼会上人影与新月相映,灯光与晚霞交织。用"血溅"这样强烈的意象,暗示英雄为革命流血牺牲,晚霞如血染红天际,充满悲壮之美。

尾联"大名宇宙诚收得,治蜀如何问此公"升华主题:蔡锷的英名永载史册("宇宙收得"是夸张说法),但惋惜他治蜀的抱负未能实现。最后一句用问句形式,更显怅惘之情。

诗中反复出现的"鲁连蹈海"典故(包括作者自述的挽联)是核心意象,既赞美蔡锷的气节,又暗含对其英年早逝的痛惜。全诗将个人哀思与时代风云相结合,既有"时势造英雄"的宏大叙事,又有"灯光血溅"的细腻抒情,刚柔并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英雄已逝却仍忍不住要向他追问时局的深情,这种"情之所至,不能夺也"的赤诚,正是诗歌最动人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