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傅侍郎鹿鸣宴韵二首 其二

先生谠论在延英,早岁金瓯已覆名。
自古正人羞枉尺,祇今公论有持衡。
九重闻道将飞诏,一水何妨缓作程。
莫笑田家去天远,春来野草亦敷荣。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正直官员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和道德操守的推崇。

前四句写这位官员的特点:他在朝廷上敢于直言进谏("谠论"指正直的言论),年纪轻轻就获得重用("金瓯覆名"比喻重要职位)。自古以来正直的人都不愿违背原则("枉尺"指委屈自己),而如今社会终于有了公平的评价标准。

后四句转为议论:听说皇帝即将下达重要诏令,但这位官员并不急着赶路赴任。最后两句特别有意思,说不要小看普通农家离朝廷很远,春天来了野草也能茂盛生长——这里用野草比喻普通人,说明正直的品格和生命活力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内在的坚持。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了深刻道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官职大小或距离权力中心的远近,而在于保持正直的品格。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意义,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坚守原则,平凡中也能展现伟大。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