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年老体弱的官员在出差途中的内心独白,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责任与疲惫的交织。
开篇"匆匆王事最关心"直接点明主题:尽管行程匆忙,但国家事务始终是他最挂念的事。"跋涉宁辞老病侵"用反问语气说:就算年老多病,又怎能推辞奔波之苦呢?这两句塑造了一位尽职尽责的老臣形象。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旅途画面表达艰辛:在鄱阳湖(彭蠡)逆风划船,船身摇晃不稳;骑马经过积雪的庐山,马儿跑得飞快。这两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逆风象征工作阻力,积雪暗示环境严酷。
"只愁民散思储粟"转向内心焦虑:最担心百姓流离失所,所以要提前储备粮食。"每畏天知却遗金"展现廉洁:总怕上天知道自己的作为,连别人送的钱都不敢留。这两句揭示了官员的双重压力:既要解决民生问题,又要保持清廉。
结尾尤为动人:衰老的身体还能怎样报答皇恩呢?不如直接上书请求辞官吧("投簪"是摘下官帽的意思)。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既想继续效力,又深感力不从心,最终在疲惫中萌生退意。
全诗就像一位老公务员的日记,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都是血汗。我们能看到古代官员的真实处境:顶着风雪赶路,忍着病痛工作,在民生压力和道德约束间艰难平衡。最后那个"想辞职"的念头,让这个两千年前的官员形象格外鲜活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