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入湘二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进入湘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联“入湘无浊水,天亦悯忠臣”写湘水清澈,仿佛上天也在怜悯忠臣。这里用湘水的清澈象征忠臣的高洁品格,暗示诗人对忠臣的赞美。
颔联“阴结鱼龙气,香闻兰杜春”写湘地的神秘与芬芳。鱼龙之气指湘水的灵异氛围,兰杜的香气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湘地的独特魅力。
颈联“高吟方有思,静望忽伤神”写诗人的情感变化。高声吟诗时充满思绪,静望湘水时却突然感到伤感。这种情绪起伏,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感受。
尾联“舟上多渔父,应无似昔人”写江上的渔父,但感叹他们已不像古代的隐士。这里用渔父的形象,暗指现实中难觅像屈原那样的高洁之士,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通过对湘地景物的描写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湘地的自然美和人文底蕴。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