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

残雪初消月正明,茅檐自雨竹窗晴。
肩寒耸耸吟诗骨,肺渴冷冷醒酒羹。
少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声。
高人合著山岩里,纵有穷愁澈底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的山居生活,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清雅脱俗的意境。

开头两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残雪刚融化,月光格外明亮,茅草屋檐滴着融化的雪水,但竹窗边已是晴天。这一冷一暖的对比,立刻让人感受到初春特有的气息。

中间四句用身体感受写生活情趣:诗人耸着肩膀吟诗,仿佛能听见骨头里迸发的诗句;酒后喝一碗清凉的醒酒羹,连肺部都感到舒畅。野外零星绽放的梅花增添野趣,几棵松树被风吹动,也能发出江涛般的声响。这里把普通的生活细节写得充满诗意,比如"吟诗骨"这个说法,把写诗形容得像从骨头里自然生长出来一样。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真正的高人就该住在山野里,就算有烦恼,也会被这清净的环境洗涤干净。就像用山泉水洗东西,连最底部的杂质都能洗净。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暗含对世俗烦恼的不屑。

全诗妙在把朴素的山居生活写得有声有色:屋檐滴水、松涛、吟诗、饮酒,这些日常场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清幽淡雅的水墨画。诗人用身体感受(肩寒、肺渴)和自然景物(梅、松)的互动,让读者仿佛也能闻到雪后泥土的气息,听到松涛的声响,体会到那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快乐。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