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古代科举考试阅卷时的场景,展现了考官们严谨认真的工作状态。
第一句"秘邃严庐斗极傍"是说阅卷的地方很隐秘严肃,在皇宫旁边。"知君此夕较连章"指考官们整夜都在批阅考生们的文章。
中间四句用华丽的比喻描写阅卷环境:
- "天移宿幕邻尧屋"把皇宫比作尧帝的住所,说明阅卷地点很神圣
- "霞滟仙杯杂嵰霜"用仙界的酒杯和霜雪来形容烛光映照下的场景
- "铜籤随漏箭"指随着更漏计时器工作
- "银汉入宫墙"说银河星光都照进了宫墙,暗示通宵达旦
最后两句赞美考官们"百汰"(反复筛选)的敬业精神,即使面对上千份考卷也认真批阅到深夜。"夜石量"这个比喻很形象,把批改考卷比作用石头称量物品,体现其严谨。
全诗通过神话般的比喻,把枯燥的阅卷工作写得充满诗意,既展现了科举制度的庄严,也歌颂了考官的尽责。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