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位老朋友久别重逢、感慨时光流逝的温馨场景。
前两句"一别京尘十五年,归休相对各华颠"直接点明主题:两位老友在京城分别十五年后重逢,如今都已退休,头发花白。这里用"京尘"代指繁华的京城生活,"华颠"(花白的头顶)这个形象特别生动。
中间四句描绘重逢场景:主人虽然身体不好,但依然热情待客;诗人觉得能遇到这样的知交就像神仙般快活。他们回忆往事,就像在雨露滋润的平泉(典故指李德裕的豪华别墅)重逢,周围是参天古树和袅袅炊烟。这里用"千章乔木"(很多大树)和"长风烟"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
最后两句略带遗憾:当年约定一起隐居青山旁做邻居没能实现,现在回想起来让人怅然若失。"卜邻"指选择邻居,"惘然"表达淡淡的失落感。
全诗用家常话写深厚友情,既有重逢的喜悦,又有岁月无情的感慨。就像两个白发老人坐在大树下喝茶聊天,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摇头叹息,画面感很强。诗人把人生际遇、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完美融合,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老友相见"的温暖与惆怅。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