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王屋山后十方院 其一

斗室虚无隘九州,萧条还作采真游。黄梅花坼融朝霰,疑是铜仙铅泪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王屋山后十方院的静谧景象,以及他内心的感受。

首句“斗室虚无隘九州”中,“斗室”指的是狭小的房间,“虚无”则表达了空旷、无垠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比狭小的房间与广阔的九州,表现出他内心世界的广阔与自由,仿佛在小房间里也能感受到天地的宽广。这句诗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并不因环境的局限而感到压抑,反而在狭窄的空间中找到了心灵的无限。

接下来的“萧条还作采真游”中,“萧条”指的是环境的冷清、荒凉,“采真”则是追求真理、真谛的意思。诗人在这荒凉的地方,依然保持着对真理的追寻,表现出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这句诗强调了诗人即使在孤独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第三句“黄梅花坼融朝霰”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景象:黄梅花在寒冷的空气中绽放,晨露凝结成霜,仿佛与梅花融为一体。这里的“坼”是裂开的意思,形容梅花在冰雪中绽放的坚韧与美丽。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在艰难环境中依然能保持生机与希望。

最后一句“疑是铜仙铅泪流”中,“铜仙”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而“铅泪”则形容泪水沉重如铅。诗人将融化的霜露比作仙人的泪水,暗示了某种深沉的情感或哀思。这句诗为整首作品增添了一层神秘与感伤的色彩,仿佛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忧伤或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冬日清晨的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在狭小环境中依然能感受到天地之广阔,并在荒凉中保持对真理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生命坚韧与美丽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感伤与哲思。

金农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等。著有《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