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楼

楼前芳草碧盈盈,付与幽禽自在鸣。
堤上马驮红粉过,湖中人载画船行。
日长燕子语偏好,风暖杨花体又轻。
何限才情被花恼,独教书记得狂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湖畔的悠闲画卷,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带我们走进那个充满生机的场景。

前两句写静态美景:小楼前芳草嫩绿透亮,像被刷了一层碧绿的釉彩,鸟儿在草间自由啼鸣。这里用"付与"二字巧妙地把芳草和鸟鸣联系起来,仿佛草地专门为鸟儿搭建了表演舞台。

中间四句用动态画面展现湖滨的繁华:堤岸上骏马驮着盛装女子经过,湖中彩船缓缓游弋。春日渐长,燕子的呢喃显得格外动听;暖风拂过,杨花轻盈地漫天飞舞。诗人特别选了"红粉"(代指女子)、"画船"这些色彩明艳的意象,配合燕子、杨花的动态,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在这满眼春光里,多少文人被鲜花撩动了诗兴,但只有那位书记官(可能指作者自己)因为纵情吟咏得了"狂名"。这里用"花恼"这个拟人化的说法,把春花写得像调皮的小姑娘,故意逗引诗人们才思泉涌。而"狂名"的自嘲,又透露出文人既享受创作快感,又怕被说轻狂的微妙心理。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春日vlog:先给个碧草蓝天的全景镜头,再推进到骑马游人的中景,最后特写飞舞的杨花和呢喃的燕子。最妙的是结尾的"画外音",让读者看到美景之余,还能会心一笑——原来古人看到美景发朋友圈,也会担心别人说他们"太嘚瑟"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