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槎溪

一笑相逢白下城,秋光满路雨初晴。
沧江上与天河接,应是乘槎到玉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雨后与友人相逢的清爽场景,充满自然与超脱的意境。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和朋友在南京城(白下城)相遇,相视一笑。雨后初晴,秋日的阳光洒满小路,空气清新,整个画面明亮而愉悦。这里用"一笑相逢"直接传递出老友见面的亲切感,而"雨初晴"的描写既点明时间,又暗示心情的明朗。

后两句展开想象:看着眼前长江(沧江)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诗人突发奇想——这江水仿佛与银河相连,朋友莫不是乘着木筏(槎,传说中通天河的木筏)从天界来的仙人吧?"玉清"是道教的天宫,这里用浪漫的比喻,既赞美朋友风采出尘,也暗含对自然奇景的惊叹。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雨初晴"的清新烘托相逢之喜
2. 把普通江景想象成通天仙路,平凡中见神奇
3. 通过"乘槎"的典故,把友人比作谪仙人,体现文人雅趣
4. 四句诗完成从现实到幻境的自然跳跃,充满想象力

诗人用短短28个字,把一次普通的秋日重逢写得仙气飘飘,展现了古人把日常生活诗意化的能力。我们读诗时既能感受到那份秋高气爽的畅快,又能体会古人"天人合一"的浪漫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