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陶弘景移居图
大奴担簦挈壶飧,小奴笼鸡约孤豚。
雪斑鹿前双婉娈,水云牯背三温黁。
中有玉立而长身,幅巾野服为何人。
云是永明之隐君,身有黑子七星文。
自从夜读《葛洪传》,便觉白日生青云。
解冠径挂神武门,蜜䖅尚拜君王恩。
句容洞天元第八,茅家兄弟遁秦腊。
飞宫三接十二楼,下听华阳海声狭。
三朝人物半凋零,水丑木中文已成。
金牛脱络谁得箠(画牛以金笼头络之。),枯龟受灼宁生灵。
金沙丹饭饥可饷,山中犹嫌呼宰相。
从此移家金积东,满谷桃花隔秦壤。
画工何处访仙踪,修眉明目射方瞳。
可无鸡犬逐牛豕,栗橘葛㭾皆家僮。
铁崖浮家妻子从,名山亦欲寻赤松。
华阳礼(一作祀)郎或相逢,清风唤起十八公,乞以玉笙双凤吹雌雄。
雪斑鹿前双婉娈,水云牯背三温黁。
中有玉立而长身,幅巾野服为何人。
云是永明之隐君,身有黑子七星文。
自从夜读《葛洪传》,便觉白日生青云。
解冠径挂神武门,蜜䖅尚拜君王恩。
句容洞天元第八,茅家兄弟遁秦腊。
飞宫三接十二楼,下听华阳海声狭。
三朝人物半凋零,水丑木中文已成。
金牛脱络谁得箠(画牛以金笼头络之。),枯龟受灼宁生灵。
金沙丹饭饥可饷,山中犹嫌呼宰相。
从此移家金积东,满谷桃花隔秦壤。
画工何处访仙踪,修眉明目射方瞳。
可无鸡犬逐牛豕,栗橘葛㭾皆家僮。
铁崖浮家妻子从,名山亦欲寻赤松。
华阳礼(一作祀)郎或相逢,清风唤起十八公,乞以玉笙双凤吹雌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陶弘景隐居生活的画卷,用生动的画面和典故展现隐士的超脱与风骨。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隐居图景(前16句)
用"大奴担簦""小奴笼鸡"等生活化场景,勾勒出陶弘景的隐居生活:仆人挑着伞具食物,牵着鸡猪,雪地里的鹿和云中的牛构成自然画卷。重点描写陶弘景"幅巾野服"的隐士形象,突出他夜读《葛洪传》后顿悟,辞官归隐的转折。"句容洞天""茅家兄弟"等道教典故,暗示他选择修道而非仕途。
2. 历史沧桑(中间8句)
"三朝人物半凋零"道出朝代更迭的物是人非。用"金牛脱络""枯龟受灼"等比喻,暗指官场束缚如金笼头,不如山中自由。即使皇帝以"金沙丹饭"相邀,隐士仍嫌弃"宰相"称呼,坚持移居桃花源般的金积东。
3. 寻仙情怀(最后7句)
诗人杨维桢(铁崖)表达追慕之情:画工难觅仙踪,但隐士"修眉明目"的形象跃然纸上。用"鸡犬逐牛豕""栗橘葛㭾"等农家元素,展现返璞归真的生活。结尾幻想与隐士相遇,用"玉笙双凤"的仙乐意象,将隐逸情怀推向高潮。
全诗亮点在于:
- 用担簦笼鸡等生活细节,让隐士形象接地气
- 金笼头、枯龟等比喻巧妙批判官场
- 桃花源、双凤笙等意象营造仙境感
- 通过陶弘景的选择,传递"精神自由胜过功名利禄"的价值观
诗人借古喻今,既赞美陶弘景"挂冠神武门"的决绝,也寄托了自己对名山寻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