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杂咏四绝 其一 (一九四三年夏)

柳花吹尽更无绵,开到榆花满地钱。
一度春归一惆怅,绿槐阴里噪新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通过几种典型事物的变化,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前两句写植物变化:柳絮已经飘尽,再也看不到柔软的白色棉絮;榆树开花后,凋落的花瓣像小铜钱一样铺满地面。这里用"无绵"和"满地钱"的对比,既展现季节更替,又暗含繁华易逝的意味。

后两句转入情感表达:每一次春天离去都让人感到惆怅,而此时绿槐树荫里,新生的蝉已经开始鸣叫。诗人用"噪"字形容蝉鸣,既表现初夏的生机,又暗示这种热闹反而更衬托出内心的寂寥。

全诗妙在通过四种植物(柳、榆、槐)和一种昆虫(蝉)的意象转换,把看不见的"时间流逝"具象化。最后蝉鸣的出现,就像突然按下的快门,让读者瞬间感受到夏天真实的到来,以及诗人对春光消逝的无奈。这种细腻的观察和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