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恩

圣主求贤轸念劳,临轩策问萃时髦。
龙鳞日绕天颜近,螭首云移帝座高。
疏草披丹陈紫禁,宫花锡采光蓝袍。
自惭朽芥叨荣遇,报答能忘圣语褒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谢恩》是一位臣子对皇帝赏识提拔的感恩之作,用平实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皇帝求贤若渴
开篇说圣明的君主为选拔人才费尽心思("轸念劳"),亲自在殿前举行考试("临轩策问"),聚集了当代最优秀的人("萃时髦")。这里能感受到皇帝对人才的重视,以及科举考试的庄严氛围。

2. 面见天子的荣耀
"龙鳞""螭首"这些皇宫装饰,衬托出皇帝的高不可攀。但考生却能近距离见到天子("天颜近"),甚至感受到皇座仿佛随云移动的威严。这里用宫殿的华贵景象,暗写自己面圣时的激动与敬畏。

3. 金榜题名的喜悦
考生把答卷("疏草")呈递到紫禁城,穿着被赐予的蓝色官袍(明代进士服色),官帽上还戴着御赐的宫花。一个"光"字生动展现了新科进士衣袍生辉的得意神态。

4. 谦虚感恩的表白
最后两句像"获奖感言":作者自比"朽芥"(腐烂的草芥),惭愧自己德不配位,但牢记皇帝的褒奖,决心用实际行动报答知遇之恩。这种谦卑姿态符合古代臣子的身份,也透露出真心感激。

全诗亮点
- 用"龙鳞""螭首"等皇宫元素,不着痕迹地烘托皇权威严
- "披丹""锡采"等动词让静态的官袍冠带有了动态光彩
- 结尾的自我贬低("朽芥")与感恩形成张力,反而更显真诚

本质上,这是一篇古代"职场新人"对"大领导"破格提拔的感谢信,既有对机遇的珍惜,也有想要证明自己的抱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