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插秧》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间插秧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作的辛勤与丰收的希望。
首句“种密移疏绿毯平”,形象地描绘了插秧后田野的景象。农民们将秧苗一株株插入泥土,密密麻麻的秧苗像一片绿色的地毯,平整地铺展在田野上。这一句不仅展现了秧苗的繁茂,也暗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
第二句“行间清浅縠纹生”,则进一步描绘了秧苗间的细节。秧苗之间的田水清澈见底,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细小的波纹,像丝绸上的褶皱一样美丽。这一句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让人感受到田野的宁静与和谐。
第三句“谁知细细青青草”,诗人笔锋一转,将注意力从秧苗转移到田间的青草上。青草虽然细小,却在秧苗间顽强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活力。这一句提醒人们,丰收的希望不仅在于秧苗,也在于那些不起眼的青草,它们同样为田野增添了生机。
最后一句“中有丰年击壤声”,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击壤声”这一古代农民庆祝丰收的仪式,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期盼。青草中仿佛传来了农民们击壤庆祝丰收的声音,预示着这一年将会有一个好收成。这一句不仅升华了全诗的主题,也让读者感受到农民们对丰收的渴望与喜悦。
总的来说,《插秧》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丰收的希望,表达了对农业劳动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