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三司蔡襄芦雁獐猿二首 其一

省宇屏图哲匠成,写传芦雁笔尤精。
斜依风苇丛丛袅,远飏烟波渺渺平。
弋者定嗟何所慕,鹏抟莫怪不能鸣。
公看羽翼飞胜处,有意青云万里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芦雁飞翔的画面,展现了它们自由自在、志向高远的精神状态。

首联“省宇屏图哲匠成,写传芦雁笔尤精”,说的是在官府的屏风上,画家技艺高超,将芦雁画得栩栩如生。这里的“哲匠”指的是技艺精湛的画家,而“笔尤精”则强调了画作的精细和传神。

颔联“斜依风苇丛丛袅,远飏烟波渺渺平”,描绘了芦雁在风中轻轻依靠着芦苇,远处的它们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飞翔。这两句诗通过“风苇”和“烟波”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自然景象。

颈联“弋者定嗟何所慕,鹏抟莫怪不能鸣”,提到了猎人和大鹏。猎人看到芦雁自由飞翔,感叹自己无法像它们那样自由翱翔;大鹏虽然飞得高远,但芦雁并不羡慕它,因为它们也有自己的志向和乐趣。这里表达了芦雁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追求的态度。

尾联“公看羽翼飞胜处,有意青云万里程”,点明了芦雁的志向——它们展翅高飞,向着青云之上的万里征程飞去。这里的“青云”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无尽的未来,芦雁的飞翔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芦雁的飞翔,表达了它们自由、高远的精神追求。诗人借芦雁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自己的志向,勇敢追求梦想,不被外界的干扰所束缚。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