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行

南风海立吹鲸涎,铎槊注日日吐烟。
鋈金组练千楼船,愕咍嚄唶谁敢前。
御史六傅如从天,片檄万刃俄争先,夷帆草偃无衡坚。
将军献俘血洗铤,鸣机归杼耒就田。
父老犹忆当年功,横磨十万皆军锋。
谁其察者称司空,三载坐酿吴天红。
此曹枉杀通侯封,御史御史真若翁。
曷不早报明光宫,黄金汝鱼五汝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开头四句用夸张手法渲染海战前的紧张氛围:南风卷起巨浪,鲸鱼喷出的水雾被比作战前硝烟;阳光下武器闪烁寒光,上千战船列阵,士兵们发出震慑敌胆的吼声。"铎槊注日"这个画面特别形象,把密集的武器比作指向太阳的森林,凸显军容之盛。

中间五句转入战斗描写:朝廷使者(御史)带着命令从天而降般出现,一纸战书就激发万军冲锋。这里用"夷帆草偃"的比喻,形容敌船像被风吹倒的野草般溃败,而"血洗铤"三字直接呈现战后兵器沾满鲜血的惨状。随后笔锋一转,描写战后百姓重归农耕的和平景象,织布机声与犁田画面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七句转为深刻反思:百姓记得将士功劳,但质问那些监察官员(司空)——你们三年来纵容的奢靡生活("吴天红"指江南繁华),是用枉杀无辜换来的爵位。结尾两句尤为犀利,直接讽刺御史们像昏聩老人,为什么不早点把真相报告皇帝?最后"黄金鱼五骢"的赏赐描写,暗指朝廷用财物安抚将士,却掩盖不了战争代价。

全诗最精彩的是三层转折:从震撼的海战场面,到和平生活的珍贵,最后升华为对好战者的问责。诗人用"血洗铤"与"鸣机归杼"的对比,像电影镜头般切换战争与和平,让读者自然体会到反战思想。那些炫目的战功描写(横磨十万军锋),其实是为后文的批判埋下伏笔——越是渲染战争壮烈,越凸显生命代价的沉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