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曹克明(一作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韵 其二
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杏(一作李)开。
白日少年(一作少年白日)骑马过,红雨满城排(一作满城红雨拂)面来。
共君且须饮(一作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
孙刘事业今(一作果)何在,百年狠(一作断)石生莓苔。
白日少年(一作少年白日)骑马过,红雨满城排(一作满城红雨拂)面来。
共君且须饮(一作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
孙刘事业今(一作果)何在,百年狠(一作断)石生莓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固山的春日景象,同时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三月初春,风和日暖,满城桃李盛开如红雨扑面。少年们骑马踏春而过,画面鲜活热闹,充满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这里用"红雨"形容花瓣纷飞,既美丽又带着稍纵即逝的意味。
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劝友人共饮美酒,不必为人生无常而哀伤。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当年孙权、刘备的霸业如今何在?只剩山石上长满青苔。通过对比眼前的春色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再辉煌的功业终将湮灭"的哲理。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明快的春景反衬深沉的历史感慨。热闹的桃李、欢快的少年与荒芜的遗迹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在欣赏春光时自然联想到:眼前的繁华终将成为明天的历史。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