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自宽》展现了一位文人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开解与家国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愁中作乐的智慧
开篇直接承认"无奈愁何"的烦恼,但诗人选择走到江边("乐江干")排解心事。最有趣的是他连做梦都在写诗("新诗时向梦中得"),连躺着看月亮("明月多从枕上看")都能成为乐趣,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很有感染力。
2. 生死无悔的担当
"吾道若存生有益"说只要理想还在,活着就有意义;"君恩可报死何难"更体现传统士大夫以死报国的决心。这两句像自我激励的座右铭,让人联想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气节。
3. 对盛世的期盼
结尾的"五陵祥瑞""端门朝百官"用汉代典故,暗指对政治清明的渴望。烟云消散的祥瑞与空荡荡的宫门形成对比,看似写景,实则藏着"何时能重现盛世"的追问。
全诗就像一个人的心理独白:从烦恼到自我开解,从个人抱负到忧国忧民,最后留下一个开放式的期待。诗人用"梦中得诗""枕上看月"这样生活化的画面,让沉重的家国情怀变得亲切可感。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