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至锡山赠吴伯成明府,再用荔裳、顾庵诸先生原韵
九龙岩畔,翻麦浪、千村花涨。
还更指、远山云起,危楼无恙(明府筑云起楼。)。
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
倩司勋、司户两行书⑴,看讼庭、帘阁夜香浓,挥毫状。
还更指、远山云起,危楼无恙(明府筑云起楼。)。
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
倩司勋、司户两行书⑴,看讼庭、帘阁夜香浓,挥毫状。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拜访朋友吴伯成时写的,用轻松愉快的笔调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友情,同时赞美了朋友的才华和政绩。
上片(前半部分)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1. 开篇用"九龙岩畔,翻麦浪"描绘乡村丰收景象,麦浪像花朵一样翻滚,画面感很强。
2. "云起楼"是朋友建的楼,作者巧妙用"远山云起"来呼应楼名,既写实景又暗含赞美。
3. 用两位历史名人(吴质、杜牧)作比,说朋友文采风流,但用"肯居...后""却在...上"的对比句式,显得很谦虚。
下片(后半部分)转向生活场景:
1. "讼庭"指衙门,但这里没有严肃的审判场景,而是"帘阁夜香浓"的温馨画面,暗示朋友治理有方,百姓安居。
2. "挥毫状"三字很生动,既写朋友批阅公文,又暗指他文采飞扬。
3. 最后用"挥麈尾"(古代文人清谈时用的拂尘)的细节,展现朋友作为文人的雅致生活。
全词特点:
- 善用对比:将麦浪比作花浪,将公务与雅趣并置
- 用典自然:历史人物的典故融入得很生活化
- 语言明快:像"翻麦浪""夜香浓"这样的词组通俗又形象
- 情感真挚:通过具体场景(如批公文、清谈论诗)展现朋友情谊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是它把公务与诗意完美结合,让我们看到古代文人既能做好地方官,又能保持文人雅趣的生活态度。写景时生机勃勃,写人时亲切自然,没有刻意拔高,却让读者感受到真挚的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