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的山水风光和寺庙景色,充满宁静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龙蟠梵王宅,钟阜出南东"用比喻手法,把蜿蜒的山势比作盘龙,点出寺庙所在。钟山在东南方向耸立,为画面定下空间布局。
中间四句是精华部分:第三句"一水天光限"写秦淮河倒映天光,像把天空裁开一道界限;第四句"诸峰雾气通"写群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连成一片。这两句通过水天相接、山雾交融的描写,展现空灵朦胧的美感。第五六句转入听觉描写,晚风中幡幢(寺庙旗帜)轻拂低垂的树枝,晴空里钟磬声悠悠飘落,用声音衬托出寺庙的幽静。
最后两句"茆屋如堪赋,能忘讯已公"是诗人的感慨:这样茅屋林泉的景致若能入诗,怎会忘记问候已公(可能指高僧)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有山有水、有寺有屋,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织,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金陵山水与佛寺相得益彰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