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过双鱼楼二首 其二
登楼望平野,阡陌纷参差。
我稼日已长,我迹日与俱(叶)。
旬岁歉饥馑,一饱夫奚求(叶)。
灌园养疏拙,代耕非所希。
展书暇且读,古人有良谋(叶)。
孺子歌伐檀,渊明赋归来(叶)。
二君炳前脩,翛然舒我忧(叶)。
鹪鹩隐榆枋,蔚岑相为期。
虽无鹏鹄翔,可以远网罗。
我稼日已长,我迹日与俱(叶)。
旬岁歉饥馑,一饱夫奚求(叶)。
灌园养疏拙,代耕非所希。
展书暇且读,古人有良谋(叶)。
孺子歌伐檀,渊明赋归来(叶)。
二君炳前脩,翛然舒我忧(叶)。
鹪鹩隐榆枋,蔚岑相为期。
虽无鹏鹄翔,可以远网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登楼远眺、回归田园生活的悠然心境,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人站在楼上,看到田野间纵横交错的小路,庄稼一天天生长,自己也每天在田间行走。虽然过去几年收成不好,但只要能吃饱就心满意足了。他通过浇灌菜园来养活自己,并不奢望靠种地发财。闲暇时翻开书读一读,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生活的启示。
诗中提到两个榜样:一个是唱着《伐檀》的普通劳动者(孺子),一个是辞官归隐的陶渊明。这两个前辈都活得洒脱自在,让诗人感到宽慰。诗人把自己比作在榆树枝头栖息的小鸟(鹪鹩),虽然不能像大鹏那样高飞,但可以远离世俗的纷扰。
全诗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自给自足的满足感、亲近自然的愉悦、读书思考的乐趣,以及远离官场争斗的轻松。诗人不羡慕飞黄腾达,只求守住内心的宁静,这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