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人为去世的女婿写的悼念诗,字字血泪,充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开头两句"头白归来所向穷,哭儿哭婿六年中"直接点明处境:头发花白的老人回到家乡却无依无靠,六年里接连经历了丧子、丧婿的双重打击。一个"穷"字既指生活困顿,更指精神上的绝望。
中间四句用具体细节展现悲痛:老人说自己平时连小别都会担心生病,哪想到这次重逢竟是永别。"事到伤心难自遣"说痛苦无法排解,"天留望眼顿成空"说老天让自己长寿反而成了折磨。这两句把"活得久反而更痛苦"的矛盾心理写得特别真实。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佛教思想:明明懂得涅槃解脱的道理(泥洹即涅槃),却还是放不下人间亲情,质问为何还要当这个痛苦的老人。这种矛盾特别打动人心——即便看透生死,面对至亲离去依然无法超脱。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人对着逝者喃喃自语。最震撼的是最后那个"作老翁"的自嘲,把"长寿反成诅咒"的残酷现实赤裸裸地呈现出来,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有些痛苦,连佛法都难以抚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