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楼钥为纪念已故的尚书汪公而作的挽词。全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德才兼备的官员形象。
首联"未冠登华选,高文动汉廷"说汪公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未冠指不到20岁),他的文章才华震动朝廷。这里用"汉廷"代指宋朝,是古人常用的借古喻今手法。
中间两联用四个方面展现汪公的品格:
1. "持身严矩席":为人处世严守规矩
2. "虑世炳丹青":心系天下,事迹值得载入史册
3. "庶府咨沿革":各部门都向他咨询制度沿革
4. "诸儒见典型":读书人都视他为榜样
尾联笔锋一转,感叹这样的人才最终没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廊庙略"指治国方略),他的名字也没能刻在鼎彝(象征永垂不朽)上,表达了深深的惋惜。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写出了汪公生前的卓越成就,又透露出对人才未尽其用的遗憾,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作者的痛惜之情。诗中"空嗟"二字尤其传神,那种无可奈何的叹息仿佛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