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八月十四日晚上,登上亦好亭等待月亮升起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等待、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首先,诗人提到亦好亭这个地方,说它像庾楼一样适合登高望远。庾楼是古代文人常去的地方,象征着诗意和远方。诗人觉得在这里,秋天的风月最为宜人,暗示了他对此时此景的喜爱。
接着,诗人提到“素娥”,这是月亮的代称。他说月亮似乎要赴一个长久的约会,但被行雨(即雨)打扰,这让他感到一丝忧愁。这里,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月亮赋予了情感,仿佛月亮也有自己的心事,这种写法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
然后,诗人说不妨举杯饮酒,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或者点燃蜡烛,继续这清幽的游览。这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和随性,即使月亮没有出现,他依然能找到乐趣。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说明年这个时候再看月亮时,他将在千里之外的楚水边,思念着这里的一切。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在的留恋,情感的复杂性跃然纸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在等待月亮的过程中,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当下的享受,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更有对离别的淡淡忧愁。这种情感的层次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