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韩山书院新栽的小松树,表达了作者对松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
前两句"郁郁贞蕤夜拂霜,十年预计比人长"描写小松树在寒夜中依然青翠挺拔,经受着霜冻的考验。作者预计十年后,这棵松树会长得比人还高。"郁郁"形容松树茂盛的样子,"贞蕤"指松树坚贞的品质。
后两句"要从韩木凋零后,留取清阴覆讲堂"寄托了作者的期望:希望在书院里其他树木凋零之后,这棵松树能继续生长,为讲堂带来清凉的树荫。"韩木"指书院里原有的树木,"清阴"指松树投下的清凉树影。
全诗通过描写小松树不畏严寒、茁壮成长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坚韧品格的赞美,也寄托了对书院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松树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物,更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