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赠仙姑
仙姑八十春秋高,两鬓墨黑无斑毛。
鹿胎冠子青纱袍,神风清峻真仙曹。
人生瞥忽如销膏,是非海里翻波涛。
五斗官米令人劳,安能俛首争锥刀。
愿仙乞我瓢里一丸药,武陵溪上抖擞世俗腥与臊。
不然教我蝉蜕羽化秘诀之一二,海山深处摘取王母千岁不熟之蟠桃。
鹿胎冠子青纱袍,神风清峻真仙曹。
人生瞥忽如销膏,是非海里翻波涛。
五斗官米令人劳,安能俛首争锥刀。
愿仙乞我瓢里一丸药,武陵溪上抖擞世俗腥与臊。
不然教我蝉蜕羽化秘诀之一二,海山深处摘取王母千岁不熟之蟠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八十岁却依然精神矍铄的"仙姑"形象,并借此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白描手法刻画仙姑形象:八十岁高龄却头发乌黑,头戴鹿胎冠、身穿青纱袍,气质清雅如真神仙。这里通过外貌描写,暗示仙姑已超越凡俗。
中间四句转入现实感慨:人生短暂如油灯将尽,世俗是非如波涛汹涌。诗人厌恶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生活,不愿为蝇头小利争抢。"锥刀"比喻微小的利益,表达了对功利社会的批判。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愿望:要么求仙姑赐予长生药,在桃花源般的武陵溪洗净世俗气;要么传授成仙秘诀,去仙境摘取王母娘娘的长生蟠桃。这两个愿望都表达了想要摆脱尘世束缚、追求永恒自由的强烈渴望。
全诗用对比手法,将仙姑的超凡形象与世俗的庸碌生活对照,通过具体意象(如蟠桃、鹿胎冠)和生动比喻(如销膏、波涛),把抽象的人生追求写得形象可感。诗中既有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也暗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困境和理想寄托。